日本老人的生活



日本作為一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,政府為此出台了很多福利政策。然而調查顯示,這些政策並沒有被充分地利用。這是為什麼呢?

研究者回顧了歷年來有關日本老人日常生活的學術文章,歸納得出了以下四大結論:

1. 孝道的文化陷阱        
根據傳統孝道思想,應由子女為父母养老送終。因此,日本老人往往放棄政府提供的上門服務,選擇與子女同住。但這與年輕一代較自我的價值觀相違背,同住的老人常被當作過時想法的代表,這造成了老人的壓力、憂鬱,甚至自殺。這樣看来,傳統思想使老人成了文化的受害者。

2. 尋求老化的「療法」
在日本,老化常被看作是一種需要治療或預防的疾病。這可能是因為:從兒童時期起,日本人就被教導要關注身體的健康狀況,即使是小病(感冒)也要去醫院治療。平時,日本人也會去寺廟求一些護身符,希望保持身體健康。

3. 日常活動
除了在家庭中扮演的各種角色,日本老人還會參加志工活動,或持續工作。即使形式不同,對老人來說,最重要的還是與同齡人的交流。在聚會中,老人會討論人生困境和個人問題,同齡人則會提供積極的鼓勵和個人觀點。這表明,老人並非是悲觀的,至少在同齡人面前,他們會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。

4.性別差異
研究也顯示,日本年長女性比男性更了解政府提供的服務,但也更不願利用。另外,雖然女性從交流中得到更多的支持,但憂鬱和自殺的風險也更高。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仍有待研究。

最後,研究者也指出,關於日本老人的研究並不全面(缺少來自老人的自我陳述)。但與歐美主流研究相比,同在亞洲文化圈的日本老人研究顯然更俱有參考價值。

參考文獻

  • Wilinska, Monika. (2013).  In search of the everyday life of older people in Japan: Reflections based on scholarly literature. J Cross Cult Gerontol, 28, 435–451




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